第 23 章 督导
建安带动了金陵城的竞赛热潮,学生的积极性也突然爆棚,书店里的竞赛书籍卖断了货。
袁明清很怀疑走这条路到底对不对,当她正站在建安高中四个大字面前发呆时,于斯琳抱着英语试卷走过来,她的女儿昨晚发热,今天早上出门匆忙忘了把批改好的试卷带过来,趁着没课的空隙又回一趟家拿。
“袁明清,正好找你,中午没事的话,去办公室帮我改听写,你在想什么呢?那么出神。”
“没事,上完体育课有点口渴出来买水,于老师,我先进班了,沈老师说他大课间要开个班会。”
袁明清进入教室时,大家都差不多到齐了,沈樾看着最后几个人进来,方才开口:“宣布一件事情,迦南高中的学生代表下周会来我们学校参观学习,学校希望大家都展现出建安风貌,给兄弟学校留个好印象。”
“不对啊,老沈,你之前还说迦南是我们的宿敌,怎么这会儿又跟人家称兄道弟了。”张述乐呵呵地,露出一口白牙,论起插科打诨他属第一。
“我们跟迦南是良性竞争,还是亲兄弟,面子还是得保住,”沈樾摆了摆手,“别打岔,我还没有说完呢,每个班级推荐一位学生跟迦南的学生结对,咱们班有没有自愿的人选?”
沈樾环视了四周,没有人应答,大家都一声不吭。张述也不吱声,不想贸然揽事。
“那就学生会骨干吧!”沈樾不愿耽搁,直接做了决定。
李真一个激灵,指了指自己,“害,不会让我去吧?”
他刚才还沉迷在赢球的胜利喜悦之中,不料一入学生会深似海,真的是被张述坑了。学生会推荐时,张述跑去找蔡妍,最后李真临时顶包。
“学生会对学校的情况十分了解,把宣传工作做到位了,学校肯定是有奖励的。”沈樾采用了老战术。
“那行吧。”李真咕哝着,他这周的篮球训练估计又没有什么时间了。
“怎么这么不乐意,同学们都要打起精神来,迦南领队的老师随时会推门进班听课的。”沈樾望了望门口,发现刘莹站在走廊里等,便说道:“李真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就来问我,我就说这么多了,不再占用大家的时间,语文老师在等。”
刘莹推了推鼻梁上的银框眼镜,叹了口气,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柳咏,你能不能认真审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你倒好,回回给我写诗歌!是天生反骨?还有周助,我以为你会更懂事些,作文八百字真那么难写?字数不够要扣分的!谢进,你作文又一个字都不动……”
被点到的人除了谢进依旧趴在那里之外,其他人都努力表现出深刻反思的样子,殊不知这更显的做作。要让柳咏转性不作诗了,比愚公移山还难。至于周助的八百字,难度也是堪比倒拔杨垂柳。
刘莹遇上了真正的拦路虎。
李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似是认了天命,自嘲道:“看我如何打入敌人的内部,策反他们。”
黎晓春还真的变了很多,上课认真听讲,课后问袁明清和秦晋借笔记。秦晋这样一个不紧不慢的人居然也参与了内卷,报名了“里程杯”。就连李真都感叹起来:“全班不会就我一个人没有报名吧!”
在春夏交接之时,建安发生了一件大事。历史上的很多大事在当时发生的时候都是毫不起眼的,不过由于各种因缘巧合抑或是人为刻意而成为了往后一系列事件的转折点,正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建安来了一位教学督导,来人是在激进派和保守派经历了一场拉锯战之后才确定好的,据说是教育院一个研究文学的畅销书作者级别的大师,就连《金陵教育》的特约评论员老胡也用“春风化雨”、“精兵良将”等字眼来描述这位督导。
沈樾让张述带几个人临时收拾出来了一间办公室,周助把地拖了三遍,张述双手叉腰站在门口督促任务进度,“这环境真是好,冬暖夏凉,窗明几净,楼上严复,楼下财务,左右正副主任,四面楚歌,保准让学督满意!来了还就不想走了。”
周助较起真来,“人家不是学督,是督导,一字之差!”
“哎哟,果然群众不只眼睛是雪亮的,耳朵也是好使的,我给忘记了,学督是历史残余,督导是世纪新声。”
这位督导来的时候就给建安一场“惊喜”,或者说是骚乱。他临时进了国学班授课,引得一众师生慕名过来旁听,他也颇为得意,没有办法,学校通知转场去大礼堂听讲座。袁明清那天本来心情谈不上不错,但也不坏。她最后只记得了他开头说的名字:欧阳秋。
欧阳秋对文学的造诣颇深,只是演讲最后的内容着实让人失望,在解答环节,对教改无任何想法,直接否定了建安自由散漫的学风和不思进取的教风,呼吁学生们要以致力于经济仕途为己任,向他看齐,名利双收,并且中西结合,引经据典,列举了世界史上那些功成名就,实现财富自由,走向人生巅峰的知识分子。
他在台上自以为挥斥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