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蓉城
从夏老师家出来,陈知然却又有点情绪低落了。唉,学费......九月七号开学,所以要在七号之前报道,学费一年4700,学制三年,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陈知然完全能想到,家里这些年一直在供养自己读书,肯定没有这么多钱的,除了借之外,完全没有其他的办法。她的脚步开始沉重了起来,连外面毒辣的太阳都好像不是那么可怕了,当幸福的喜悦散去后,残忍的现实让她进退维谷,她甚至想,要不就不去读了,拿到通知书,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就好,但是很快她又对自我进行了否定。因为对于未来来说,如果这次选择错误,将会是一生的影响,而社会的大趋势,肯定还是有文化的人先受尊敬。所以,她发了发狠,大不了现在欠的钱,以后毕业了,她上班来还,书一定要去读,钱可以再赚,这个机会没有了一辈子都不会再有了。
回到家,表姨已经没在她家了,差不多也快天黑了,陈知然把通知书给父母看了,父母一起拿着通知书,满足感与成就感溢于言表,一边感谢祖宗托福,一边夸赞着小女儿懂事又能干,终于让父母的付出有所回报。陈知然默默的去灶房准备做晚饭,她总是默默的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所有事,只是想帮父母忙碌的生活分担一些,让他们能多一些休息的时间。
晚上吃饭的时候,无可避免的说到了学费的问题,陈知然一直没有说话,这个倔强的姑娘,当自己内心做好决定后,她就不会再去矫情的说什么了,她能做的,只是默默接受,接受父母对她的安排。因为她知道,父母肯定无论如何都会让她去念书的。
这一段日子,陈知然的内心终于安定了下来,她在整理自己要去蓉城读书的所需物品,虽然时间还有半个月,可是,她喜欢这种每天慢慢的整理,因为有些东西还要买,她不喜欢事到临头的仓促感,她喜欢有条不紊的把一切未知的可能都先安排。
9月4号,妈妈带着陈知然开始出发了,还好,小镇有直达蓉城的汽车,只是时间比较长,大约10小时左右,晚上6点出发,第二天大约凌晨4点左右到,本来爸爸要送的,但是,妈妈说,她的二姐在蓉城,她想去看看她的二姐,所以,送陈知然去报道的事情就由妈妈安排了。
9月5号凌晨5点才到蓉城,当从车上下来的时候,陈知然有些懵,她睡意朦胧的打量着这个城市,凌晨5点,这个城市还没有完全醒来,宽广的街边,两排路灯明亮的照耀着这个城市,如同白昼,大街上除了偶尔看到的清洁工,几乎没有行人,车辆也很少。陈知然跟着妈妈从汽车站出来,她小心的打量着这个城市,蓉城的恢弘与气派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渺小的不只是人,似乎更是一种气度,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她终于明白,眼界有多开阔,胸襟才会有宽广。她突然有些慌张,甚至感觉有些不太适应,这里与乡下的小镇天壤之别,陌生的气息让她觉得莫名的害怕,幸好妈妈在旁边,她慢慢的靠近妈妈,机械的跟着妈妈慢慢走着。妈妈多年之前来过这个汽车站,因为,不远的地方,就是二姨的家,这么多年,其实变化很大的了,但是,妈妈居然凭着很多年前的大概记忆,很精准的找到了二姨的家,虽然妈妈说曾经在二姨家呆了两个月左右,陈知然还是觉得妈妈简直无所不能。
蓉城的初秋比山城要凉一些,陈知然就穿了一件短袖,这时就感觉到一股凉意在四周弥漫了,她不自觉的抱紧了自己的手臂,幸好,二姨家很快就到了。
到了地方她才发现为什么妈妈能找到了,这个小巷子里的房子,差不多都是6层楼左右,并且,一看年代就比较久远。妈妈找到其中一栋,带着陈知然,敲开了二楼的一扇门,估计二姨她们还在睡觉,敲了好一会二姨才睡眼惺忪的来开门,当看到是文喜月的时候,简直惊呆了,因为她完全不知道小妹会来,毕竟通信不发达,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过了。二姨赶紧把两人让进家里,顺便把二姨夫叫起来做早餐,她说,她们也差不多应该要起床了,要去上班,二姨在超市上班,二姨夫在铁道部门上班。当妈妈跟陈知然轮流洗完澡后出来,早餐也做好了,煮的面,二姨夫手艺不错,陈知然第一次觉得,自己家里煮的面也这么好吃,吃出了外面小馆子的味道。
二姨大概跟妈妈问了下老家的情况,知道现在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很多后,二姨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当时,小小的年纪离家千里,不也是为了能有口饱饭好好的活着吗?随着国家慢慢的变得昌盛,人民的生活终于开始慢慢的好了起来,不用整日忙碌却连最低的温饱都不能保证。二姨跟妈妈说起她们小时候的生活,那时才建国不久,整个国家百废待兴,那时对食物的无比渴求养成了她们现在节约的好习惯,聊着聊着,姐妹俩都抹起了眼泪,幼年时代的饥饿感贯穿了整个青春。二姨一边感慨现在生活的美好,一边夸赞陈知然能干,争气,还说小妹有福气,辛苦一辈子,终于也有盼头了。
吃完饭,二姨和二姨父就在准备去上班了。二姨是当年到成都来谋生活,然后机缘巧合,嫁给了一个当地人,也就是现在的二姨父,是蓉城当时周边地区的一个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