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62章
” 赵柯也不谦虚,言笑晏晏, "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个人精力毕竟有限,动员起大家的力量,才能事半功倍。" 如果一直由她去下达任务,他们再来为赵柯服务,那就是工具人,谁都能做。赵柯需要的可不是单纯的劳力,是能力更全面的智囊团。 不过,该说不愧是小说男女主吗,跳脱出小说里打脸来打脸去的剧情,他们的优点十分明显,高敏锐度,思考能力更强,能适应环境变化进而调整自身.. 相比较来看,其他人还落后一大截。 这是环境造成的,未来不见得不会有人迎头赶上。赵柯很期待,也愿意推一把。回归会议正题。 赵新山三人乃至于整个大队,经过排水渠之后,接受度都在一步步变高。 赵柯讲水车的原理讲得很清楚,就像排水渠一样,以前村里没人能做,出去买或者找人来做费用太高昂,大队没钱,所以根本就不会试图往这上面想。 赵新山表态: "如果傅知青真能设计出水车,花的钱也不多,这个大队确实可以支持。" 牛会计附和: “咱大队建成了,效果也好,有这一门手艺,还能赚其他大队的钱,我也觉得大有可为。" 至于打井.. 平原打井只要几米,但想用来灌溉,还得在旱季保持水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要请人来勘测合适的位置,要人工挖,严谨点儿再砌个石墙…… 费用可能比水车还要高。 “要不一切从简?” 赵新山三人看向赵柯,眼里有疑问:还能怎么从简? 赵柯咳了一声,"能者多劳,让知青们想办法勘测,再定个期限,施施压,勘测的钱就省了。人工咱们自己出,只要不影响灌溉,其他的以后再说,粗糙一点儿,也没什么……" 赵新山三人对视,只要能省钱……出点儿力倒是好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我还有一个问题,大队要不要再开些荒地?" 许副队长迟疑, "这么多事儿,人手有些紧缺了,大伙已经辛苦两个多月,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 赵柯钢笔轻轻点着笔记本。全靠人力,就是会这样。最重要的是,现在大家还没看到切实的收益,劳累肯定会使积极性不断下降。 赵新山对种地更看重, "如果明年能再买两头牛,也不是不能开荒。"赵柯更敢想, "万一可以有手扶拖拉机呢?" 赵村儿大队能有吗? 年轻人都这么大胆想,他们这些老家伙犹豫啥?赵新山咬牙道: "那就开!" 而眼下,路得一步一步走,活儿得一步一步干。 开完会,赵柯就去给知青们发布了任务——三天时间,测出井眼。知青们欢聚一堂,抓耳挠腮。邓海信: "测井眼怎么测?" 他们上学的时候,大家都在各种运动,教书的不认真,读书的不上心,很多下乡青年说是知识青年,真到用的时候,根本倒腾不出几滴墨。 苏丽梅犯愁, "要用的是地理知识不?现学来得及不?好烦呐~" 咋学?从哪儿学?他们根本没有渠道。 刘兴学尝试着说:“按照大队的要求,旱季也要有水,尽量避开田地,得先找洼地吧?” 庄兰也仔细思考,发言: "比较湿润的地方,草长得茂盛,是不是地下水更多?" 有道理。 邓海信和苏丽梅点头。 "那怎么试验呢?总不能看中地方就挖,很费时费力的。"苏丽梅说完,其他三人相对无言。 庄兰有些不情愿地说: "咱们要不要问问傅知青?" 刘兴学否决: “他跟林知青要搞水车,咱们要是这点儿事儿都去问他,显得咱们这些知青都不如他似的。" 苏丽梅觉得,不如就不如,也没啥,傅知青确实知识面更广,但其他三个人看起来都不太乐意问傅知青,她只能随着。 庄兰又提议: “那还有顾校长和吴老师、唐知青呢,大家集 思广益,肯定能想到合适的办法。” 请教这三个老知青,大家心态就比较平和,都投了同意票。 只有三天时间,他们不能耽搁,准备现在就去问。 四个人起身,刘兴学看向屋子: "方静呢?用不用叫她?"苏丽梅撇撇嘴,"刚才开会,她就说她太累了,难受,不参加,还叫什么啊。" 硬拖是拖不动的,四个人就没再管方静。 女知青屋里,方静躺在炕上,骂了一句:“蠢得给人打白工。” 而顾校长他们三个老知青确实更有生活经验,也给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