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
徹便让孙巍不必再相送。
离开孙府,杨徹坐上马车靠在车壁上,心中担忧更甚。
从孙巍轻松的状态来看,春闱他不会下场,下场的只能是方鉴。
这段时间也寻不到人,不知道他到底是身在孙府,还是在什么地方。
他拧了拧眉心。
回去的路上依旧从西市文墨街绕行,不出所料,并未见方鉴。
他请李姈帮忙多盯着孙府和计府,就算是冒着被李姈知道真相,他也要尽可能拦下方鉴。
二月初四,朝廷向陛下提交主副考官人选。
这本是隐秘的消息,还是在私下被传开。
杨徹收到李姈和秦戴川同时送过来的消息,皆是这次主副考官备选名单,胡阁老、魏尚书、柳澄三人皆在名单上。
纵观这份名单,主考官应该就在这三人之中,其他的官员也就选两三人作为副考官。
二月初六主副考官以及房考官人选确定。
主考官不出预料,正是礼部侍郎柳澄。副考官是翰林院学士晏莘,大理寺寺丞高伦。
房考官中,杨徹看到一个名字姚瞻,正是当初内卫司鉴画中的那位瘦高个子的青袍官员。
依据定制,主副考官和房考官确定后,为了防止他们与外面的考官串通,从各自的衙署前往宫中面圣,然后直接前往参加礼部宴会,宴会结束直接进入贡院。每一名考官身边最多只能带两名不识字的仆从跟随入贡院伺候。进贡院前,考官和随从也都要经过严格地搜查。
皇帝刚勾选出主副考官,这些考官自己还不知道,消息已经传到坊间。
在这些考官们进宫面圣之时,坊间暗处已经动起来。
这些考官还没有踏出皇帝的临德殿,坊间的关节字眼已经售卖出天价。
在这些官员前往礼部参加宴会,杨宅也迎来了一人——隋波。
隋波带着礼品过来拜访。
这个节骨眼不在家中准备,等待后日入场,还跑过来拜访。
自从真假画之后,他们虽然还联系,但是隋波对他心中是有怨气的,此来不由杨徹不多想。
隋波借口快下场了,知道他身体畏寒,华阳又比安江府寒冷,特地送了些上等的人参过来。
杨徹知道此来不简单,还是客气地将他请到书房,想看看他准备唱什么戏。
隋波对他身体关心一番后,说起马上要下场了,心中有些焦虑不安。
“这些天一直在家中看书写文章,不看还好,越看我这心越慌,提笔手都在抖。”隋波抬起软哒哒的手掌,还故意抖了几下。
杨徹宽慰几句,又道:“可不是隋兄一人,我这几日也心神不宁,夜间辗转难眠。”
隋波惊问:“子清,依你的才学,何须有此担心。”
杨徹感叹道:“那也要写的文章能入考官们的眼才行,何况我更担心自己三场能不能考下来。”
隋波闻言笑道:“看来我今日这些人参送对了。”
“多谢隋兄厚礼,不知道要怎么感谢。”
“咱们是同乡,又同窗数载,何须与我这般客气。不过我还真有一事求你。”
要进入今日主题了。
隋波道:“我昨日遇到了一个问题,一直不知如何作答,昨夜一夜未眠也答不好,子清你帮我解惑。”
“什么问题?”
隋波从怀中掏出一张纸递给他。
题目是《大学》中的一段话。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这段话倒是符合众举子对春闱考题的猜想,想来隋波也是太过担心焦虑,胡乱猜了一通题目,把自己猜得焦虑了。
难得隋波来访是为了学问,他给隋波讲解一番。
隋波听得认真,对他的言论不断点头肯定,时不时还提出疑问与他讨论,俨然一个乖乖听讲的三好学生。
若是以往有这觉悟,认真读书做文章,也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别人十年、二十年寒窗,他临时几日,就是给佛塑金身也没用,不过倒是能起到很好的心理安慰。
见他难得如此好学,杨徹也将这个论题阐述更加详尽深刻。
听完后,隋波想复述一遍,奈何东一句西一句毫无逻辑,言辞不通。隋波也发现自己根本讲不好,直接起身道:“子清,你干脆写下来给我看吧,我这脑子不好使记不住。”
走到他的书案边,抽过纸铺在桌上,镇纸压着,然后亲自给他研磨。
杨徹看他记不住,理不明白焦急模样,想到以前自己也这么疯狂过,为了多考几分,进考场前一秒还在马不停蹄地背书、刷题,对他表示理解。
他笑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说你写,写一遍也能理解深些。”
“也好。”隋波忙走到书案另一边。
杨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