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芜苑里的暗示
现在再看薛宝钗这个人物,作者在书里的一些设定,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暗合了她前世的身份。
先说汉朝李夫人,她是宫廷乐师李延年的妹妹,能歌善舞,其实就是歌舞伎。
唐代杨玉环,的确出身于官宦世家,可惜那都是在隋朝时的事了,她的祖父在隋朝做过官,后来被李世民所杀。
其父在县里做过一个司户的小官,就是管户口的,后来在杨玉环十岁的时候死了。所以她被送到叔叔家寄养,在那里就让她学习歌舞,其实也是歌舞伎出身,所以才能歌善舞。
到明清时的陈圆圆,就更不必说了,陈圆圆年幼时父母双亡,由姨妈收养,姨夫姓陈,所以改姓陈。
这跟薛宝钗父亲死了,投奔到到姨娘家倒有几分相似。
陈圆圆后来入了梨园,为吴中名伶,明代歌妓,是“秦淮八艳”之一。
对薛宝钗的出身,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设定,蘅芜苑的描写中出现了暗示欢场的词,也就说明是作者的隐喻了,所以有些描写就是暗合了薛宝钗的前世今生命运。
书中写贾政和贾宝玉在大观园刚建成时去蘅芜苑,【忽见柳阴中又露出一个折带朱栏板桥来,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
这里“清凉瓦舍”这个词出现在闺房就很奇怪,因为瓦舍起源自宋朝,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有固定的娱乐场所,人们称之为“瓦舍”,也叫“勾栏瓦舍”。
因此后世常以勾栏瓦舍作为妓院的别称,明朝的风月场便被称为“勾栏院”。
那么作为娱乐场所,自然位于四通八达繁华之地,“诸路可通”,也就不奇怪了,这不正迎合了坐迎八方客之意吗?
有宋词写勾栏瓦舍繁华:
【宋唐盛,一弯水榭,十里勾栏。
饯道舍檐楼下,雪指弄琵琶,
吐诉哀怜。】
所谓勾栏,就是栏杆,但是与普通的柱栏有所不同,勾栏是一种带斜撑的栏杆,即在栏杆柱子中部再斜撑一根栏杆,使得栏杆下部具有三角形不易倾倒的稳定性,因而可以设置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所以书中描写的这个“折带朱栏板桥”,是作者自己发明的一个词,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折带朱栏板桥”是这么样的,其实显然这个“折带”和“朱栏”连在一起,就修饰“朱栏”的,也就是说红色的栏杆是像折带一样,那么折起来,岂不是下面就是个三角形。
所以这个桥,其实是在暗示勾栏。
书中后文作者又称这个桥为“蜂腰桥”。第四十九回,宝玉往芦雪庵走的时候,【只见蜂腰板桥上一个人打着伞走来,是李纨打发了请凤姐儿去的人。】
这个蜂腰桥,就是前文所提的“折带朱栏板桥”,前文贾政和宝玉等人去的时候,大观园刚建成,这个桥还没有名字,应该是后来起名叫“蜂腰桥”。
典出晚唐诗人吴融为欢场女写的诗《个人三十韵》
【颈长堪鹤并,腰细任蜂争。】
吴融的这首诗里还有一句:
【鱼网徐徐襞,螺卮浅浅倾。】
“卮”就是古代盛酒的器皿,所以螺卮即螺杯。
典出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思怀往者李夫人,不可复得……亲侍者觉帝容色愁怨,乃进洪梁之酒,酌以文螺之卮。卮出波祗之国。”
意思是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不可复得……侍者见汉武帝愁容不展,于是献上洪梁酒,用出自波斯国的文螺杯装酒。
所以这就是薛宝琴的丫鬟叫小螺这个奇怪的名字的缘故,还是离不开李夫人的典故。
另外“瓦舍”,是一种卷棚式的简易建筑,
后文书中又具体提到,这些清凉瓦舍连着卷棚,更坐实了蘅芜苑其实是勾栏瓦舍。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四面出廊,也符合娱乐场所,方便客人出入的特征。
绿窗指女子居室,后特指身份低下的贫家女,多指伎女。
唐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有:
““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绿窗贫家女,寂寞二十余。”
白居易的《闻乐感邻》:
“绿绮窗空分伎女,绛纱帐掩罢笙歌。
欢娱未足身先去,争奈书生薄命何”
宋朝苏轼写官妓的词的《江城子·腻红匀脸衬檀唇》中有:
“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
还有董小宛自己写的诗,就取名《绿窗偶成》
出自唐诗人徐铉的《月真歌》(月真,广陵伎女)
“绿窗绣幌天将晓,残烛依依香袅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