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捐监
“哥哥你把粥给我了,你怎么办。”小女孩有些犹豫又不好意思开口道。
苏景澄看出了女孩的纠结和不安,指着李尧臣和沈知许安慰道:“他们是哥哥的朋友,他们领的粥会分给哥哥的,不用担心。”
小女孩将两碗粥都倒进自己带来的瓦罐里,然后牢牢的抱在怀里。苏景澄想她一个女孩手里还抱着吃食,在这种环境下估计是凶多吉少。
“不然你再等会儿吧,等哥哥的朋友领到粥,我们就送你回去可好?”苏景澄开口询问道。
小女孩也害怕路上不太平,就怕还没到家粥就被抢了。听到苏景澄这样说心里感激不已。他们三人就这样一路护送小女孩回家。路上许多被洪水毁坏的田地,还留有曾经种植庄稼的残渣。一场洪水千亩良田顷刻化为乌有。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是饥肠辘辘,面容消瘦。小女孩一路上顾不上说话,脚步走的飞快,想快点回去把粥带回去给哥哥喝。他们三人看着小小的人走的满头大汗,脚步也不曾慢下来,不由得为之感动。
“哥哥到了,这就是我家。”小女孩指着一个已经倒了一半的房子说道。他们三人跟着小女孩进了屋,李尧臣这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屋内只有一张放在角落里的床,床边放了一张粗糙的小桌子。床上有个清瘦的少年半倚靠在床头,手上拿着本已经发黄了书页似乎还粘在一起的书。
那少年转过身看到苏景澄三人,面上有些疑惑和警惕。苏景澄三人虽穿着麻布破衣,头发凌乱,但气质上全然不像难民。小女孩拉着苏景澄走到床前有些激动的说道:“哥,这是我今天去领粥认识的大哥哥。大哥哥可好了不仅把自己的粥给我,还和他的朋友一起送我回家。”
少年听着妹妹的话,脸上的警惕和疑惑被随之而来的感激代替了。少年向苏景澄他们作了个揖,“多谢各位的大恩大德,若青无以为报。只等来日,若有机会必当肝脑涂地。”
“无需多礼,我们也是见令妹小小年纪便胆识过人。又怜她年幼,不忍心才出手相帮。”
“不管怎么说,公子都是我们兄妹的大恩人。”
那少年越是感激,苏景澄就越是感到羞愧和难过,兄妹俩的一再感谢仿佛是一座大山压在他的心里。在他看来不过是一粥之情。却受到兄妹俩的一再感激,仿若救命之恩。想到平日里的吃穿用度,苏景澄就觉得自己当真是不知民间疾苦的公子哥呀。
谈话间,小女孩已经将粥从瓦罐里全部倒出给哥哥端去。少年并未接手,“若兰,你是不把你的粥也给我了。”
小女孩看着有些严肃的哥哥,不敢说话。沈知许蹲下身子摸了摸了小女孩的头温柔的说道:“别怕,再去拿个碗来。你若是不吃的话,你哥哥也不会吃的。”
李尧臣见小女孩有些犹豫的看着沈知许。心里也有些动容,他自己没有嫡亲的兄弟姐妹,也从来没有感受过兄友弟恭,姐妹和睦的感觉。他家的那些兄弟姐妹只会背后下手,恨不得捅他几刀好让自己上位。李尧臣不由的转身去拿了个碗,然后把碗放在小女孩的手里。
“拿着吧,我知道你是想让你哥哥多吃点。但是你哥哥和你想的也是一样的,所以你们一人一半是最好的。”沈知许觉得此时和小女孩说话的李尧臣仿佛通身都被温柔笼罩着。
小女孩点了点头,把碗递给哥哥。少年将碗里的粥倒出一半放在小女孩的手里。
“哥哥向你道歉,刚刚是我太凶了。但是若兰如果你有什么闪失,哥哥也不想独活的。你知道吗?”
“嗯,我知道了。”小女孩重重的点了点头。
苏景澄三人看着兄妹俩会心一笑。兄妹二人喝完粥又和苏景澄他们聊了些家常。原来他们兄妹俩姓杨,哥哥名为杨若青,妹妹名为杨若兰。他们家本来还算殷实,父亲早年还中过秀才,母亲勤劳贤惠,祖母慈爱和善。哥哥杨若青从小就跟着父亲读书,父亲见其聪慧便替他捐了个监生。可惜一场天灾就将一个幸福和睦家庭摧毁了。
捐监是朝廷的一个政策。即凡是愿意取得国子监监生学历资格的读书人,须按规定数目向当地官仓捐交谷粮,遇到灾荒即用这些粮食赈济灾民。
“你们要想成为监生须得交纳多少谷粮呀。”苏景澄不禁问道。
“刚开始是捐粮后面就改了不再收取粮食而是折扣成白银。一个监生六十两白银。”
苏景澄三人听见粮食换成白银心里不禁都是一惊。一个监生竟高达六十两白银,还有其他赋税,陕西省的财政没道理会变成现在这样。就连这次的赈灾还要向朝廷求援,陕西的官员果真有问题,估计还不小。
“把粮食换成白银的做法在你们这持续了有多久?”苏景澄继续问道。
“应该有很多年吧。”杨若青思索了片刻说道。
“捐监的人多吗?”
杨若青心中有些疑虑,他不知道为何苏景澄对捐监如此感兴趣。但不管怎样,他还是相信眼前的三位少年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