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9 章
但尽管让恒帝继位,先帝却把近五成的兵权都让端王紧握。
端王一心为国为民,军政大事亲力亲为,朝中武将几乎只听令于他,久而久之,恒帝难免因此心生芥蒂。
虽然他只是不满,尚未有铲除端王之心,但当时还只是三品武将的徐善在屡次向端王自荐投诚,想参与北塞战事均被觉得他心术不正的端王拒绝。
不禁对端王心生怨恨,誓要将他的兵权夺过来,察觉恒帝对端王有意见后便一直明里暗里在恒帝面前挑拨离间,伺机而动。
建兴三年,北塞边境遭受邻国突袭,端王派二十万大军奔赴沙场应敌。
徐善察觉到机会,赶紧再次自荐,而对于重大战事,端王从来都只派遣自己麾下心腹大将上阵,自然再次拒绝他。
但恒帝却出面替他说情,说他年轻力壮,武力又好,做个副将也未尝不可。
端王这才给了他一个先锋的职位,让他同去北塞沙场御敌。
可惜就因这次疏忽,竟给端王府带来灭顶之灾。
徐善此人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又极擅长观察人心,他成功进入军营后渐渐获取主帅程锋的信任不断往上爬的同时,专门寻找有野心却不受重用的副将,花费将近一年时间获取兵权收拢人心。
在北塞战事大获全胜之后,伙同他人软禁威胁主帅程锋,伪造他与端王往来书信,将端王让程锋班师回朝的密令,篡改成让他拥兵不返,等待兵变攻打京城。
而后徐善又带着这些假证据赶回京城告御状,恒帝将计就计,并未仔细查证就先下旨软禁端王,徐善又让人杀害程锋,造成其见事情败露,畏罪自戕的假象。
就在过半朝臣死谏相信端王的清白时,驻守南疆的十万大军却突然回京,拿出密令说是受端王授意。
这让端王的处境顿时变得极为凶险,再无人敢谏言说他无辜,只是求恒帝下旨彻查真相。
恒帝将这件事交给徐善去查的做法让端王很是寒心,不等徐善有所行动,竟自刎于府中,留下罪己遗书,将所有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用自己的性命来保全所有人。
虽然他辞世后恒帝并未明文下旨判定端王府谋反之罪,只以他德行有失的罪名查抄端王府。
但端王的声誉还是因此一落千丈,民间不知实情,极易被煽动情绪的黎民百姓仍旧断定他有谋逆大罪,自此失尽人心,兵权也尽数被恒帝收回。
昔日亲信也均被夺去官职,贬为庶民,世代不得再为官。
如今距离他含冤长眠荒野,已经十四年了,终于等来真相大白之日。
作为他唯一血脉的秦涣亦是因激动而眼眶湿润,可莫名地,他心里激动之余却没有了从前那种期待感,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异样情绪。
他犹豫一会还是问道:“选在兄长封王那天,会不会对兄长太不公平,不如再等等,等兄长王位坐稳再提?”
他原以为韦南风听完会发怒要打他,赶紧往后退了数步离得远远的。
岂料韦南风只是长长叹息一声,“世间哪有事事两全其美,事已至此,我们没有任何退路。”
“你父亲已经含冤十四年,还有多少人记得他的冤屈?”
“若是重查旧案的旨意不是皇帝亲自所下,即便端王府真得沉冤昭雪,还是会被世人怀疑清白,还有多少时间让你再等?”
“你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心软,你兄长比你清醒冷静,他绝不会只是因为人情而帮你。”
“你若真对他有愧,余生就该倾尽全力去获取军功夺兵权,无论你兄长是否要皇位,你都可以成为他的左右手,助他平步青云。”
他抬手示意秦涣过来他面前,等秦涣蹲下后他重重拍打他的肩膀,语重心长,“你父亲赤胆忠心,一心只有大齐百姓,从未想过夺皇位。”
“你也必须给我记住,端王府从上到下,只出忠臣。”
秦涣神情坚定,目光炯炯,郑重承诺,“孩儿谨遵教诲,绝不会败坏端王府气节门风。”
韦南风笑容欣慰,再次叮嘱,“还有一事,你必须给我做到。”
“无论今后你兄长如何对我,你不许因此为我求情,不准因此对他心生埋怨。”
秦涣很不理解他此话何意,赶忙问道:“您这是什么意思?担心兄长会过河拆桥吗?他绝不会是这种人。”
韦南风摇摇头,“以后你会明白,只需答应我的要求就是,我要你立誓,否则从今日起,我便与你断绝师徒关系。”
他说得这般严重,秦涣也不好再追问,伸出手指按照他的要求指天立誓。
*
册封大典当日,恒帝看着殿前身穿绛紫冕服,颇有王侯之相的顾敬,眼里充满欣慰与骄傲。
他亲自给顾敬带上冕冠,让他站在自己身侧接受文武百官跪拜,宣告礼成。
朝臣们看着眼前的两人,越看越像极了父子,霎时间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