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新皇 晋江首发
张鹤龄从仁寿宫出来, 便往乾清宫去和皇帝告辞。
如今虽然那新皇登基,但是年号还是用的弘治,需得等到明年之后才能用新年号,而这个新年号也早就定下了, 还是张鹤龄熟悉的那个正德。
张鹤龄过来的时候, 皇帝正在批阅奏章,听说他来了, 急忙传召。
等到进了乾清宫, 也不等他行礼,皇帝立刻让他坐下说话。
张鹤龄也就不和大外甥客气了, 干脆利落的坐了下来, 来给他搬凳子的,正是刘瑾。
张鹤龄看了一眼刘瑾, 他如今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整个人气色也比往常好了, 即便如今依旧做出恭顺的姿态,但是却已经明显不同于之前的畏畏缩缩。
张鹤龄神色微顿, 觉着对这个人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舅舅可是去看了母后?”正德帝问到。
他如今虽然比历史上继承皇位的时间晚了一些,但是到底也不过刚刚才十八岁,放在现代社会, 也只是个才刚成年的孩子。
但是在古代社会,他现在就已经成为了大明朝的统治者了。
“是, 臣将今日之事与太后说了一下, 太后听完又哭了一场。”张鹤龄平静道。
正德帝听了这话, 也是叹了口气:“母后与父皇恩爱情深,如今父皇就这么去了,母后心中自然也不好受。”
张鹤龄见皇帝的情绪也低落了下来, 急忙安慰:“臣出来的时候,太后娘娘已经歇下了,皇上不必担心。”
正德帝这才松了口气,又和张鹤龄说起朝堂上的事情。
皇帝刚刚上任,对一些事情都很好奇,尤其是虎贲卫这边的情况,他尤其关心。
张鹤龄便也和皇帝细细说了一遍,当告诉皇帝,虎贲卫还招揽了一批蒙古人时,皇帝自己都很惊讶:“他们自己人还出卖自己人吗?”
张鹤龄心说这有啥的,你大明崩溃的时候,明奸也不少啊。
当然他嘴上还是给皇帝唱赞歌:“这些人生活困顿,只需多给些钱粮,细心招揽,自然归附于朝廷麾下,而且蒙古那边,部落繁多,他们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仇怨也不少。”
正德帝听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如此拉拢分化,的确是个好办法,那你可知道如今蒙古王庭如何?”
张鹤龄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道:“如今蒙古可汗,朝廷这边称作小王子,他们的部落称为达延汗,之前他年幼,因此蒙古各部各自为战,并非大患,但是如今,此人却有了统一蒙古诸部的野心,这也是臣这几日一直忧心的事情。”
正德帝听了这话神色立时有些难看:“竟也是个有雄心壮志的。”
张鹤龄见皇帝对此感兴趣,就将达延汗最近一系列的行动都和皇帝说了,包括他的二儿子被右翼部落的太师亦不剌诱杀,因此达延汗怒而起兵讨伐的事情。
正德帝一听这话,立刻有些激动的站起身来:“如此岂非正是朝廷的良机?”
张鹤龄见皇帝来劲了,急忙劝慰:“虽说的确是良机,但是也需从长计议。”
不管是达延汗还是这个亦不剌,都是十分强劲的对手,想要趁着这两人对战时渔翁得利,自然需要一些高超的政治手腕。
正德帝虽然有建功立业的雄心,但是张鹤龄这话也不无道理,因此他到底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情绪,坐下来继续听张鹤龄说话。
张鹤龄的意思是,朝廷这边的确应该派兵出击,但是同时也应当使用政治手腕,来拉拢分化这两人,达延汗有一统蒙古诸部的野心,是需要防备的人,而这个太师亦不剌,他如今处于下风,朝廷这边若是能与他搭上关系,再稍稍加以操作,或许可以坐山观虎斗。
正德皇帝听了这些话,也觉得有理,毕竟打仗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儿,若是能坐收渔翁之利,那当然最好了。
两人商议了一番之后,张鹤龄就回家了,后续的事情还得皇帝和内阁大臣们继续商议,自己就是个提供情报的。
而事情的发展也如同张鹤龄预料的一样,大家几乎都选择了张鹤龄提供的这个选项,文臣们一般都是不愿意打仗的,这样不仅耗费国力,也会提升武将的地位,这都是文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而玩弄这样的政治手腕就是文人们的长项了,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比张鹤龄一开始提出来的还要周密,甚至还向皇帝提出来,可以给亦不剌赐封汗位。
当然了,再高超的政治手腕,还是得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明朝和蒙古这边原本就是时合时不合,想要真正实施这个计划,大明还是得先展示出一定的武力威慑,而且需得等到亦不剌山穷水尽的时候,再去支持他。
同时还得防备达延汗那边的报复。
不过防守就比出兵划算多了,还能同时削弱蒙古,即便是最老古板的阁臣,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很快朝廷上下就动员了起来,而张鹤龄则是继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