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终究遭唾弃
在夏季短的地区,虻可在短期内大量出现,骚扰畜群和吸血,严重影响放牧和伐木等工作。
此外,还大量传播马贫血病,造成人和牲畜的水泡性口炎、野兔热和炭疽。向牲畜传播红血
球孢子虫、出血败血症以及血寄生原虫、各种锥虫和丝虫,向人传播罗阿丝虫。
另外,雌虻的口器非常发达,它的上、下颚及口针都极锋利。每当它吸血时,首先用这三件
利器划破动物的皮肤,使血液津津渗出,就是那坚韧的牛皮,也无从幸免。血液流出后,它
们再用唇瓣上的拟气管将血吸进体内。所以一群虻在叮咬牲畜时,常使牛马浑身血迹斑斑而
狼狈奔逃。
据报道,小型虻咬伤一次失血可达40毫克,最大型的虻,如虻属、瘤虻属的某些种类,一次
可使动物失血200毫克。有资料记载,一头家畜在一个夏天,可由于虻的叮咬,失去100毫升
的血。
不仅如此,被它们叮咬后的伤口,在虻类唾液的刺激下,常形成肿包,由此而引起疼痛、发
炎,所以对家畜骚扰性极大。
据统计,那些产乳期的乳牛,可因虻的叮咬使产奶量下降11%-15%,最高可达25%。
虻除了能传播马传染性贫血病外,还可传播其它很多种重要的人、畜疾病。在印度、泰国、
马来西亚及我国台湾省等地流行于牛、犬之间的苏位病,此病五十年代也曾在我国西北骆驼
身上发生过,造成的损失都很大,这种病就是虻传染的。
此外,虻还传播大家熟悉的炭疽病和在世界上传播较广的野兔热、丝虫病。
马的腰麻痹病、脱拉病、睡眠病、拿干拿病、苏阿鲁病、媾疫病、大脑炎、小泡牲口炎等
等,也都是虻的杰作。
由于虻能吸血、传染疾病,也为人类利用了。有资料记载说,有一个国家为了伤害邻国,破
坏邻国的经济建设,曾经把大批患有马传染性贫血病的马匹,集中到两国的边界上。马传染
性贫血病,是由一种过滤性病毒引起的、流行于世界很多地区的严重暴发性流行性的马传染
病,可造成马匹大量死亡。这种病的传播,主要是由虻类通过吮吸马血,将病马的血带到健
康马皮肤伤口上造成的。
果然,因为那个国家疏于防范,战马感染了病菌,丧失了战斗力,导致了战争失败。当然,
那个用卑鄙手段,谋得暂时胜利的国家,也没有好结果,最后被别的国家灭亡了。
虻的唯一用处,就是它们的尸体可以入药。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着详尽的记载,至今很多中药店还在收购它们,用以配药来替
人类治病呢。
“既然它们对人类有这么大危害,人类是怎样防治它们呢”。听了大半天,蓝翎问到这个问题。
是啊,人们在尽量找到防治它们的方法。但是,由于虻在自然界孳生地区广大,飞翔力又
强,此地虽然有所防护,而由其它地区飞袭过来的虻,则照样可以为害,所以治虻必须采取
综合措施,才能有较满意的效果。
经过反复试验,人们利用一种叫DETA的高效驱避剂,喷洒在牛、马身体上,果然在两小时之
内,没有任何虻敢去牛、马身上吸血。但是,仅两个小时而已,显然,这方法只能有短期效
果。
还有人在牧场草原地区,用烟雾剂灭虻,也有一定效果,但还要选择合适的天气才行。
另外,人们想到,以破坏虻类孳生地的办法,防治虻类。在它们的幼虫孳生的水面上撒矿物
油,将水边产有虻卵的植物叶子处理掉,或填平一些小洼等。这些方法虽都有一定效果,但
如大面积开展,就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人类在观察、研究中,也发现自然界里有一些昆虫,天生是虻的敌人,这些天敌,对虻类有
一定的杀灭作用,也是抑制它们数量增长的因素之一。于是,人们开始研究,利用这些天敌
来消灭虻类,也是防治的重要方法之一。
黄胸黑卵蜂,可将卵产在虻类的卵中,使虻在未发育为幼虫时,即夭折于卵中。据观察,对
土灰虻卵的寄生率可达23%-34%。
还有,赤眼蜂也可寄生于虻类卵中;瓢虫和隐翅虫的幼虫,见到虻卵是十分满意的,那是它
们的一顿美餐。
蜂虻的幼虫,专门以虻的幼虫和蛹当作自己的食物,它的有效率可达15%-20%。金小蜂也将
自己的卵,产在虻类的幼虫体内,可以吃掉虻的幼虫。
有一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