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然有个匪夷所思的念头掠过她的脑海,连她自己也被惊了一跳。
见她忽然失神,徐郎中主动问她道:“姑娘,可还有什么想要问的?”
她回过神来,迟疑着问道:“先生可还记得她的模样?”
“那位妇人吗?”徐郎中摇头,“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自然不记得了,濒临死亡的人,面容已然不重要了,都是一个模样罢了。”
想来也是如此,她并没有太多失望,但还是疑惑并未解开,只是暂时被搁置了而已。
“听说先生自出山后便一直在侯府当差,为何后来辞了工去了安家?”她问出了一直以来的困惑,“其中缘由可与那件事有关?”
徐郎中否认道:“非也,其实原因有二,其一是当时老侯爷已经亡故,他算是老夫平生知己,他一走老夫便没了继续留在武平侯府的理由,故而在他过世时便有了离开之意。不过,当时也要糊口,在没有更好的去处前,老夫也不会擅自离开,这一拖便又是一年多。直到小侯爷在即将继承侯位前突然死于火灾,而后赵勤入赘侯府并与小姐结成连理诞下骨血,老夫忍无可忍,这才决意而去。”
她心下一动:“先生是说,您离开是与赵勤有关?”
“其实是与小姐有关。”思及不愉快的旧事,徐郎中叹了口气,道,“姑娘有所不知,小姐……哦,也就是如今的赵夫人,她尚在闺中时的性格可谓温婉可人善解人意,侯府上上下下都十分喜欢待人亲和大度的她。可自从她父兄故去而她又将赵勤招为赘婿后便突然性情大变,不仅强势自傲,而且待人苛责刻薄,稍有不如意便对身边人又打又骂,没多久便将府中的下人换了大半,唉,也不知那赵勤究竟对她做了些什么,竟将一个天性柔顺的姑娘变得那般暴戾可怕。”
如今的赵夫人在京城名声显赫,是朝廷一品诰命荣国夫人,在外广结良缘对内待人亲切,的确是徐郎中口中那个还未嫁人时人人喜欢的千金小姐。
可他口中的那个赵夫人似乎与如今的杨岁英判若两人。
她也亲眼见过杨岁英,也觉得对方是个温婉大气的女子,但昨日对方与元娘谈判时的态度又的确是咄咄逼人的。
人有千面,也许杨岁英亦是如此。
她问道:“那先生便是因此而离开侯府的?”
“也不全是。”徐郎中继续道,“其实是因为两位小公子在失踪后,赵夫人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好人,老夫忍无可忍,这才决定离开。”
听到此事,她莫名地精神一振,请徐郎中细说。
“那段时间赵夫人刚生产后不久,性情尤为暴躁,稍不如意便对人动辄打骂,惹得府中怨声载道人人自危,没过多久……老夫记得应该是在四五个月后,府中的两位小公子突然都失踪了,赵勤夫妇发现后又惊又怒,到处寻找两位小公子的下落,后来他们查来查去,说是府上的一位花匠因无端受罚而对他们心生怨怼,这才将两位小公子给偷偷抱走了。随后,他们一边在京城内外四处找人,一边请官府缉拿那花匠归案,似是认定了他便是偷走孩子的人。”徐郎中无奈摇头,道,“可老夫与那花匠乃是至交,十分清楚他的为人,知道他断然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故而想为他说上几句公道话,哪知小姐……赵夫人她不仅分毫不信,甚至还一度怀疑老夫亦是同谋,老夫伤心不已,便趁机请辞,从此离开侯府,再不回去。”
她听得出来,徐郎中虽有怨言,但对杨岁英更多的却是失望并非怨恨。
赵宣明和赵宣朗被人抱出侯府的旧事她也听说过,而在传言中,那个害得他们在外流浪近十年才被找回的花匠一直都没有归案,至今还下落不明。
“那先生后来可有再见过那位花匠吗?”她又补充了一句,“听说赵家至今还在找他。”
“没有。”徐郎中长长地叹息道,“老夫也想知道他为何突然就不见了,像是在这人间蒸发了一般再无踪迹,他甚至连自己的老家都没有回过。”
她想起一事,问他道:“先生可听说过侯府的元娘?是她将赵公子养育成人的。”
徐郎中点头:“在多年前侯府刚将两位小公子找回的时候老夫便去见过她,为的便是打听我那故友的下落。只可惜,她说只是有人将孩子放在了她的门口,而她并不知道是何人所为。”
这样说来,应是那个抱走孩子的人凑巧将孩子丢在了元娘的门外。
“先生可曾听说过,”她思量着问道,“赵公子他并非是杨家血脉?”
徐郎中并不意外地道:“刚进城便听说了,不过在当年老夫便有所察觉了。”
她甚为惊讶:“听说当年赵公子出生时他父亲在外公干,而他们回京时他已有几个月大了,当时先生应该一直都在侯府吧,又是如何发现赵公子并非他们亲生的?”
“那几年小侯爷的确一直在京外,只是偶尔还会回来,也正因此,在老侯爷故去后,他一直都无暇正式接受朝庭封爵,对外的名头只是武平侯世子而已,”徐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