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尊小说>其它小说>秦皇汉武看现代> 第 150 章 宋朝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50 章 宋朝3 (5 / 26)

感叹:【北宋初各地藩镇林立的局面,与我们建国后的环境有几分相似,我们建国后直接剿匪三年,歼灭240多万武装力量,用我们的人民军队直接推平全国土匪。

但北宋初不行,对外先安内,所以赵匡胤位期间主要就是两件事:消除藩镇,整改官制。

甚至杯酒释兵权后的第八年,杯酒释兵权事件还再次上演,以酒夺白重赞、武行德、王彦超等人兵权,壮大中央禁军实力。

这样的办法虽集中军权,让藩镇不再做大,但也预示着宋武力存在先天不足,国家前进时就有瘸腿迹象,这种迹象应该是接任者继续深化改革自身,但...很遗憾,宋军事改革因战败而止】

赵匡胤顾不得天幕所说的战败,他不停地询问后人你们是怎么推平土匪,为何军队不承旧习?

或许是心中过于急切,他的问题化为弹幕飘过历代眼前,赵匡胤:请问宋军该怎么做?

看着硕大的赵匡胤三字,两宋有人激动有人沉默:

赵恒(宋真宗)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脸,随即又理直气壮

起来:“朕的皇位承先皇遗旨,再正统不过,朕为何心虚?”

不虚不虚,再则要心虚也是先帝,关他何事?

而赵顼(宋神宗)及王安石等人却是激动不已:太祖,我等意志改革,除宋沉疴旧弊,请太祖指点!

但他们的心声没有化为弹幕,更没法被赵匡胤所见,只能听天幕道:

【该怎么做?

赵匡胤自己就给出了解决之道啊!

武臣尽读书,宰相须用读书人!

让武臣通治道,善兵机通谋略,知明理不就是赵匡胤提出来的?

只是他把目光放到武将上,遗漏了中层军官教育】

宋初诸将出自草野,行事如盗贼无赖,赵匡胤坐回椅子上慢慢道:“昔年光武定天下后,引公卿郎将读书讲解经义,让武夫变为能操持吏事的能臣,明悉君臣大义。”

当年他言‘今之武臣欲尽令读,贵知为治之道’,也是希望他们能明尊卑名分,成为护治国秩序的将佐官将。

后来武将做了吗?

有人听劝解读书,但更多的人是不喜读书,天下诸侯贤明知书者,唯张永德一人而已。

【即使赵匡胤对中层军进行教育也没用,我们人民子弟兵是实行全军教育,对军官要求是爱护士兵,有事长官先上。

全军要遵行八耻八荣纪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但宋朝的军队不行。

宋朝的军队是些什么人?

地痞流氓、叛民、流民、饥民!

在宋朝皇帝看来,五代十国造反作乱的人都属无业地痞之人,朝廷把这些人招募到军中,给他们提供厚禄,再用军纪来束之,但,使他们学会自爱自重。

最后再把他们困于阶级之间,让他们反去保护良民,这样天玉就能太无,再无百姓反叛。

也就是讲宋朝的军队跟历朝完全不同,唐朝士兵被称为‘长征健儿’,唐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而宋则是相反。

军队承担着消灭社会不安定分子的意义,其责任性高于抵御外敌的职能。

出于这样的目的下,到宋仁宗时朝廷养禁军七八十万,有用之人不满七八万。

这就是宋朝兵弱的原因,好男都不当兵了,你还想抵御外敌?】

天幕嘲讽的语气像巴掌一样打在赵匡胤脸上,他怒气冲天的同时又顿生委屈:养兵安天下乃百代之利,怎么不是好政策?

只是…只是他也没想到宋仁宗时期禁军竟有七八十万人,而可用者不足七八万?

现在朝廷禁军仅有二十万余人,个个都是精壮骁勇的好士兵,怎么会增加那么多?

宋仁宗是他第几代子孙来着?

【从某些方面来讲网尽不法之徒充军,是个好主意,但...赵1没想过除地痞流氓外,那些流民、饥民从哪来?】

天幕发出灵魂质问:【都是丢了续以生存的土地,及走投无路的百姓中而来。

百姓无田或者有小田者,过不下去

聚众造反,朝廷招安为军完美解决问题。

然后各方土地主及品官形势之家继续兼并小农田地,小农主活不下去就聚众造反,宋廷再次出面诏安收编,嘿!完美闭环了不是?

闭环的最后肥的是谁?苦的是谁?承担的又是谁?】

秦始皇非常难以理解宋朝做法,对于用军事取天下的大秦,良家子是横扫天下的重要士卒来源,后朝怎么能把军队当作收容所?

刘彻&李世民疯狂点头:啊对对对,在他们两朝非良家子不能参军。

他们对比了自家参军条件及可得前程,忍不住齐齐轻叹:“宋太祖为安民斩断了良民参军前程,否则怎么会让地痞流氓充斥军中?”

但凡有利可得,百姓都不会说出好男儿不当兵的话。

两帝王越想眉头越是紧皱:宋兵力不行,那他们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